为什么我不看好区块链?

因为加密数字货币价格的暴涨,区块链技术在过去一年随之爆火。

上个月在澳门举行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上,不晓得是不是有人别有用心,出现了一堆花枝招展的大妈。

图/ 金融投资报

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对这个技术的激情。

去年这时候我给百度做了十几个秒懂百科视频。你在百度百科搜索「基金」、「互联网金融」等名词,可以看到我对这些金融名词的介绍。

今天看了下视频的累计播放数。过去差不多一年,「基金」词条有 33.4 万的播放,「保险」词条 7.2 万,而「区块链」词条的播放数足足有 172.2 万!区块链的热度可见一斑。

前段时间我也详细解释了我对比特币的看法(点击阅读说人话版本)。

今天我冒着得罪朋友圈各位大佬的风险,质疑一下这几年很火的区块链。

前面两个部分主要科普一下区块链的主要特性,业界人士可以直接跳过,后面大概聊聊我对区块链技术的看法。

1. 区块链是什么?

简单说,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之一。

鉴于网上有不少科普文章细说它的原理,我就不鼓励伸手党不在此深入解释了。

这里推荐一篇 hackernoon 的文章(手机浏览器翻墙阅读)。

我之前录过个小视频,对区块链做了个比较基础的解释,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百度百科「区块链」词条查看。

2. 区块链的主要特性

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特性解决了两个问题。

一是解决数据破坏问题,以保障数据的可用性(Availbility)。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的所有数据都存在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里,如果你要让这家公司挂掉其实很简单,直接对它们的数据库进行破坏就行。比如在柯南剧场版《通向天国的倒计时》中,犯罪分子就是用炸弹对公司数据进行破坏(一句话暴露年龄)。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比特币为例,每个参与的节点上,都有比特币创始至今所有的交易数据。所以就算某个节点遇到破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损坏、自然灾害、电源故障、磁干扰等),完整数据还是可以从任意其他节点找回。

我们把区块链的这个特性称为「容灾能力」。

二是解决数据篡改问题,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

过往你的数据储存在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通常是由某个机构或个人进行管理,它可以自由篡改存在里头的数据。比如你在某个网站上发表了篇文章,理论上网站主可以直接 404 你的文章,也可以帮你改错别字…

另一个可以篡改你数据的是黑客。举个例子,他们可以侵入银行系统,然后直接把自己的账户余额改成 1 个小目标。

而区块链在录入新数据(「数据上链」)后,以 POW (Proof of Work /工作量证明)为例,除非有人掌握了全网 51% 或以上算力,否则不可能删改区块链上的数据(这里可以简单地把算力理解为投票权)。

我们把区块链的这个特性称为「防篡改能力」。

3. 区块链为啥会这么火?

我在《跌了60%,我还能投资比特币吗》一文中提到,这一波数字货币的暴涨主要是通过控制供给来炒高币价,然后用「资产倍增」来吸引媒体的大量曝光,吸引大家眼球后,再通过网课、群组等方式对普通投资者进行转换,于是拉动了大批投资需求。

这些普通投资者(姑且称为「韭菜」)那么容易就被哄进局,其底层原因就是人们对财富重新分配的渴求。

换句话说,区块链的火爆来源于贫富差距的加剧。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虽然近年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慢慢减少,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贫富差距会不断扩大呢?这要从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说起。

之前我在其他文章中提到过,生产要素主要有两种——一是资本,以钱生钱;二是人力,打工创业,靠劳动创造价值。

根据《21世纪资本论》一书的数据分析,贫富差距加剧是因为:过去数十年,资本的收益率远大于人力,所以本来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这也符合大自然的幂律分布。

这种贫富差距的加剧也激发了无产阶级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欲望。

4. 区块链存在的三个问题

我看了不少市面上的白皮书,也跟不少币圈链圈好友深入地讨论过。我们的共识是——目前真正落地产生价值的区块链项目基本没有。

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在落地时存在三个问题。

问题1: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前面提到,区块链的火爆是由贫富差距的加剧造成的。过往当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暴力革命,进而对社会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当今社会,一方面,新生代的我们享受了数十年和平生活,基本没有战争意愿,满心只有 love and peace;另一方面,国家暴力机关聚集了大量先进武器,无产阶级也无法像过往冷兵器时代通过人数优势实施暴力革命。因而无产韭菜们才会寄希望到区块链技术革命上,希望可以以这种方式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因为通过光荣劳动的人力回报率远小于资本回报率)。

也因此,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本质上是 anti-gov't 的。

所以只要大大们看明白了这点,自然不会放任它们肆意生长,短期的套利周期很有限。

再就是区块链项目在实际推行落地时也是有马太效应在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前段时间有个哥们在做一个类似 Google Adsense 的区块链项目,用户看广告相当于挖矿可以赚钱。你要推广这个项目你势必要花很多钱在营销推广上,拉尽可能多的发布商和广告主入场。如果这时候 Google 忽然跳出来,说我也来搞个一样的项目,它有大量现成的广告主和发布商。它发的币要取代你也是分分钟的事。

就像互联网有 7-2-1 法则(市场的第一名拿下 70% 市场份额,第二名拿下 20% 市场份额,剩下所有市场参与者瓜分 10% 的市场份额),其实这还是幂律定律作怪。

从这点来看,「51%攻击」(51%的算力集中到某一矿场/矿场联盟身上)其实无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届时还是一个中心化的模式,「去中心化」的状态只能在市场早期短暂维持。

问题2:就算实现了去中心化,也无法解决信任问题

第二个我想说的点是,对于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其实无能为力。

「防篡改能力」可以让上链的数据无法被删改,所以很多金融机构都开始应用区块链这个特性。

在一些信任度比较低的行业,也有人希望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洗白」。比如前不久,有家我服务过的 NGO 就开始跟腾讯区块链合作,将募捐信息和善款使用信息上链,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无法篡改。

确实,数据上链后无法被篡改,但在数据上链前呢?

实体经济活动产生的数据是在线下产生的,你需要把它们录入到线上(上链)。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录入者是可以随意篡改数据、进行造假的。

举个例子,我去银行柜台转 100 块给我老爸。银行柜员接过这 100 块,他可以在系统里录入 「转账 99 块」,然后自己把剩下的 1 块钱给私吞了。这个「转账 99 块」的信息是不可篡改的,我也永远失去了我的那 1 块钱。

又比如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推的一个爆火的区块链项目「渣男链」(当然这个项目主要是营销成分居多)。女生们可以把自己遇到的渣男们的信息录入到「渣男链」里头。但这里有个 bug:我也可以随意把我讨厌的男生录进去,随意编个奇葩的故事让他声名狼藉。因为并没有任何机制可以保障上链信息的真实性。要怎么保障真实性呢?——我们还是需要找一个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比如法院、公安的调查。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经济活动是纯线上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

就像《头号玩家》里说的,我们还是生活在实体经济,我们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活动都还是在现实世界里发生。

可能未来某天我们会像科幻电影里头一样,变成纯人工智能,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线上完成。到时候区块链技术说不定有更多可以落地应用的场景。(所以有时候我会说「区块链其实是未来的技术」)

问题3:就算我们都变成了人工智能,也无法解决效率问题

「中心化」总是比「去中心化」更高效,这点没有什么好质疑的(独||裁总是比民||主高效嘛,这很好理解)。

以 POW 机制为例,区块链不同节点要进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根据加密货币网站 Digiconomics 的一份报告,全球比特币开采消耗电量已超过塞尔维亚整个国家用电。而随着比特币的逐渐减产,预计到 2020 年挖比特币的耗电量将超过全球电耗。

于是像 EOS 之类的货币开始用 DPOS (Delegated Proof of Stake/ 委任权益证明)算法。简单来说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持有 EOS 的用户投票选出 101 个代表(超级节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效率——本质上还是往中心化靠拢啊…

当然很多人会跑出来争论说效率不是最重要的,公平安全更重要 blah blah blah。

确实,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当前资源还没趋于无限还有无数人温饱没得到解决之前,「效率优先」是符合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历史上我们已经有无数次面对「效率」和「公平」的选择,我们大多数时候都选择了「效率」(或者「有条件的公平」)。

除了信任问题,容灾能力也有多种更便宜的替代方案,比如常用的「两地三中心」技术。

5. 开个脑洞

在我的世界观里,我深信「中心化」才是未来——参照很多科幻小说,人类的终局很可能是「统一意识体」。

假设哪天我们都生活在《黑客帝国》里的母体,或者只留下一个大脑(可以搜搜「缸中的大脑」思想实验),或者再之后,我们变成纯人工智能了。

根据冯诺依曼结构(The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我们的思考过程会是这样的——

图/ wikipedia

简单来说,我们的思考过程就是:输入——处理——输出。

如果每个人都有无限的资源(无限的内存与最高速度的CPU),可以下载全世界人类已知的所有信息。

我们每个人的输入都是一致的(都是全世界人类已知的所有信息)。

处理机制其实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价值观的形成由输入信息所决定(比如你的个人经历会决定你的价值观)。因为我们的输入一致,所以处理机制也一致。

既然输入一致、处理机制一致,那么输出自然也一致。

所以,未来我们很有可能是以「统一意识体」存在的(虽然我也觉得多元性会比较好玩,但纯理论来说我觉得「统一意识体」没毛病)。

「统一意识体」其实就是「中心化」的极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似乎与人类终局相悖。

以上。

Cover photo by Iker Urteaga on Unsplash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1] Perrin, Chad. (2012). The CIA Triad. Tech Republic.

[2] World Bank. (2016). Poverty and Prosperity 2016 / Taking on Inequality. Figure 0.10 Global Inequality, 1988–2013

[3] von Neumann, John. (1945). First Draft of a Report on the EDVAC.

[4] lsttoy. (2017). 共识算法(POW,POS,DPOS,PBFT)介绍和心得. CSDN.

[5] boxi. (2017). 比特币的大问题:2020年,能耗将超过目前全球总用电. 36氪.

[6] 金融投资报. (2018). 区块链大会大妈云集,邓紫棋差点唱《泡沫》,谁还记得那只是一项技术?. 凤凰网财经.

作者肖璟(@狐狸君raphael),一个很帅的投资客。

写过畅销书,创过几次业。致力于传播投资思维的理财教育者,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曾在Google打过工。Linkedin、36氪、南方周末等一线媒体专栏作家。新书《无现金时代》火热销售中。

欢迎关注公号 imjietizhe,这里可以帮你摆脱迷茫,提升效率,处理好亲密关系,当然还可以顺带升级一下你的财商。


目录